一、历史
湖南位于洞庭湖之南,所以叫湖南。因为湘江贯穿全境,也简称湘。又因为这里自古盛产湘莲,唐诗中一句秋风万里芙蓉国,湖南就有了个别名——芙蓉国。上古时期,蚩尤与炎黄部落打仗,战败后逃亡到湖南,形成一个叫三苗部落集团,所在地就是长沙。春秋战国时期,湖南成了楚国的领地,楚人大量移居湖南,土著一部分被赶进了边远的深山,另一部分则被楚人同化,形成今天湖南的汉族。也许是楚人尚巫,和越文化一样不为中原人所理解,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湖南人有了个南蛮的称号。
  到了魏晋南北朝,湖南逐渐富庶起来,农业发展突飞猛进,开始成为全国大米的重要产地和供应地。由于元末多年战乱,人口凋敝,地面一片荒凉。朱元璋下令从邻省移民,允许移民“插标占地”,湖南成了冒险家的乐园。张谷英村也是那时候由几个移民建起来的。湖南很快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地,“湖广熟,天下足”从此流传开来。
  清末民初是湖南人大显身手的时代,以至于有中兴之将,什九湖湘的说法。在清光绪年间的变法维新运动中,湖南是最富生气的一省。辛亥革命时期,湖南也走在革命的前列。湘潭人杨度鼓吹君主立宪,帮助袁世凯复辟帝制;而他的老乡蔡锷则拥护共和,在云南组织护国军推翻了袁世凯洪宪政权,还政于民。
  五四以后,毛泽东从韶山冲走进了中国历史舞台,翻开了中国革命崭新的一页。
  1934年11月27日,红军长征开始后的第一仗就是在湘江。抗日战争中,湖南也是一个重要的战场上。从1939年9月到1942年11月,中国和日本军队进行了三次长沙会战,三次都用岳麓山架设的高炮将日本人拦截在外。尤其是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死伤达5万人,是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盟国的第一次大捷,给中国人争了口气。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出芷江。1945年8月21日,代表百万侵华日军的今井武夫副总参谋长一行,来到芷江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向何应钦递交了投降书,中国人做了八年的噩梦终于结束。
二、地理
走进湖南,你会发现很难见到江汉平原那样一马平川的景象。这片土地实在太曲折起伏、俯仰有致。它根本就没有一块连绵完整的平地,丘陵水洼、高山大湖,使湖南的风景变化多姿,决不会枯燥乏味。湖南的东边是与江西井冈山交界的罗霄山,西边是武陵山和雪峰山,南边是与广东交界的南岭。中部则是著名的南岳衡山,湘、资、沅、澧由南流向北。
  北面的洞庭湖,是长江的胃,它一面接纳了湖南的河水,一面又吞吐着长江。虽然这里自古就有八百里洞庭渔米乡的美誉,但上游水土流失带来的水患也日趋严重,使湖区人民年年在丰收的喜悦和被洪水的吞噬中徘徊。洞庭湖平原之外,大多属于丘陵,随处可见红色的土壤和农民们开出的梯田。
三、气候
湖南的气候比较温暖。全年平均气温17°C,12个月里有10个月无霜期。夏天最高能达到40°C。夏秋季节如果没有洪涝便是伏旱,冬天却很少下雪。春夏之交,淫雨霏霏,古人管这叫梅子黄时雨。在湖南你会明显得感到“湿润”的意义,空气里永远充满了氤氲的水气,春冬是湿冷,夏季是湿热,只有秋天,才有些高爽的感觉。不过湿润的空气对美容很有效,看看湖南妹子的脸色就知道了。这种气候就是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听起来温和,其实和湖南人的性格一样,是那种爱憎分明的暴躁与刚烈。
四、民族
湖南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在湖南省境内居住的有汉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回族、壮族、白族、维吾尔族等41个民族。 湖南各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除了中原移民与当地土著混合而来的汉族外,苗族、土家族、侗族、瑶族等自古以来就长期生息在湖南境内。回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则是从外省迁入湖南的。湖南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和湘东边远山区,占全省人口的4%。
五、人文
湖南在古代,相当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从战国起就成为获罪臣子的流放地。正是这些有名的“逆子贰臣”的到来,给湖南带来了宝贵的文化财富。1954年在长沙左家公山楚墓中,发现了一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毛笔。一百年之后的东汉,耒阳人蔡伦又率先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张纸,东汉时的长沙太守张仲景,著以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道德经》、一大批医学帛书和两部我国迄今能见到的最早的天文学专著。
  从中唐到五代,湖南开始发展教育事业,先后出现了石鼓、岳麓两书院,这是见诸记载的最早的中国书院。此外,出现了全国第一流的大书法家欧阳询、欧阳通父子及怀素。中兴将相,什九湖湘。清中叶力挽狂澜的左宗棠和兴办“洋务运动”的曾国藩,也是湖南人。最后,从韶山冲里走出来的毛泽东,终于让饱受耻辱的中国人重新站了起来。
  评价一种地域文化是否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对外来文化的接受态度。湖南人的智慧,在于“善容”,汲取各方才学门派为已所用。宋高宗乾道三年,岳麓书院邀请朱熹和张栻二人同时在书院主持讲学,并相互讨论《中庸》之义,由此开创了书院不同学派会讲的先河。同时这也达到了岳麓书院的全盛时期……力推洋务运动的曾国藩、师夷长技的魏源、致力新算学的谭嗣同、讲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毛泽东等等,无一不是广纳众家所长,最后独辟蹊径的成功人士。
  湖湘能容,故而胆大。洞庭湖域稻米广熟,使得从来没衣食之忧的湖南人留于省内便要维新革命,闯荡省外就要搏击商海。全国各处都少不了湖广会馆,方圆九州随处可见夹着公文包行色匆匆的湖南商人。湖南话难懂,湖南人的生意经却来得干脆:只要条款清楚分帐公平,再高投资的他们也舍得下狠注。湖南人的冒险精神和他们喜欢吃的辣椒一样,都是又红又尖的
  花鼓戏是湖南最著名的民间戏曲,它俚俗浅显、风趣诙谐,是湖南尤其是长沙地区的人们最喜闻乐见的一个文娱项目。
  湘剧格调比花鼓戏高,曲高和寡,观众也就比花鼓戏少些。它是湖南地方大戏中的一个主要剧种,旧称“人戏”、“大戏”,可惜现在能欣赏她的人已经不多了。
六、人文-名人
政治名人 
  黄盖字公覆。三国零陵郡泉陵县(今永州)人。三国东吴名将。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湘阴人。道光举人。曾任军机大臣、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
  曾国藩(1811~1872)湖南双峰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
  黄兴(1874~1916)军事家。原名轸,字廑午,号杞园,又号克强。善化(今长沙县)人。曾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陆军总长。 
  谭嗣同(1865~1898)戊戌变法烈士。字复生,号壮飞。浏阳人。
  陈天华(1875~1905)民主革命义士。字星台,又字过庭,别号思黄。新化人。
  熊希龄(1870~1937)字秉三。凤凰人。光绪进土,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
  任弼时(1901~1950)原名二南,学名培国。汨罗人。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罗荣恒(1902~1963)军事家。原名慎镇,衡东县人。1955年授元帅军衔。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
  贺龙(1896~1969)军事家。原名文常,字云卿。桑植县人。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刘少奇(1898-1969)原名作衡。宁乡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1959年当选国家主席。
  彭德怀(1898~1974)军事家。原名德华。湘潭县人。1955年授元帅军衔,曾任国务院副总理。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湘潭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5~1976年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
  粟裕(1907~1984)解放军高级将领。会同县人。解放军总参谋长、1955年授大将军衔。
  萧劲光(1903~1989)解放军高级将领。长沙人。1955年授大将军衔。曾任国防部副部长。 
  朱镕基(1928——至今)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曾任国务院总理。长沙人。

文化名人
  怀素(725~785)书法家。号藏真,俗姓钱。唐长沙人。工书法 ,以“狂草”名世。    欧阳询(557~?)书法家。字信本。潭州(长沙)人。以正书书法著名,世称“欧体”。
  周敦颐 (1017~1073)思想家。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宋道州营道县(道县)人。曾任桂阳令。
  魏源(1794~1857)原名远达,字汉士,后字默深。邵阳(今隆回县)人。晚清进士。
  章士钊(1882~1973)字行严。长沙人。曾任国民政府教育总长、解放后曾任全国政协常委。
  齐白石(1864~1957)著名画家。原名纯芝。湘潭人。
  田汉(1898~1968)戏剧家、剧作家。原名寿昌,笔名陈瑜、伯鸿等。长沙人。
  丁玲(1904~1986)著名女作家。原名蒋玮。临澧人。
  沈从文(1902~1988)文学家。原名岳焕。苗族,凤凰人。
  翦伯赞(1898——1968)历史学家。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桃源人。
  周光召(1929——至今)物理学家。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长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