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
从马坝人的化石可以证明,早在40多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在岭南大地生息繁衍。岭南原是古代百越民族聚居之地,故也称“粤”(古文“越”通“粤”)。公元前217年秦始皇遣军向南进发,到公元前214年,秦军在赵驼的统领下完成了统一岭南的大业。为了巩固统一的局面,秦始皇在岭南设南海、桂林等郡。宋朝时在岭南设广南路,广南路又分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南东路就相当于今广东,广南西路则相当于今广西。元朝时期设置了广东道、海北道、海南道。明朝初期将海北道、海南道改隶属广东,到清鸦片战争前,“广东省”三字相连的称谓才开始沿用至今。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北伐战争以来广东有着多页光辉的记录,众多的历史事件都在这里发生,许多优秀的风云人物、杰出的革命家都在这留下足迹。
二、地理
广东省面积18万平方公里,省会为广州市。位于中国大陆最南部,南临南海,海岸线总长3368公里,岛屿众多。全省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陆地中部。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地、平原、丘陵交错。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有珠江、韩江、鉴江等。最长的珠江由西江、北江、东江汇流而成,长2122公里,是中国第三大河流。
    全省陆地地势北高南低,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另有部分台地和平原。山地主要分布于粤北,粤西、粤东,海拔高度一般为800--1100米,最高峰为乳源的石坑崆,海拔1902米。珠江三角洲平原是广东面积最大的平原,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
    广东省的连南、英德等地属石灰岩地区,在多年的雨水溶蚀后形成著名的喀斯特地貌;而部分红色砾岩分布地区则形成了独特的丹霞地貌,其中以韶关的丹霞山和坪石的金鸡岭最为典型。
三、气候
广东省大部分地区为南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其主要特征是高温、多雨、多台风,是全国光、热、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如按气候分季的标准划分,广东大部分地区都只有春夏秋三季,仅在粤北小部分地区有短暂冬季。每年4-9月为雨季4-6月是低温阴雨的时节,天气非常潮湿,衣服不容易晾干,旅游时最好多备一些衣物。7-9月为台风季节,也是全年降雨量最多的时候,到沿海及珠江口一带的城市旅游要注意天气预报。
    在广东旅游不能缺的是伞,不挡雨的时候可以用来遮挡灼热的阳光,比涂防晒油有效!山区里早晚温差大,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风衣还是必不可少的。
四、民族
以汉族为主,人口约占广东省人口的98%,少数民族中以壮、瑶、畲、回、满族为主。广东的瑶族主要分布在连南、连山和乳源山区,由于常年居住于偏远山区,基本上还保留着原来的服饰、语言等民族特色。
    除了多民族外,广东还是全国华侨最多的省份,旅外华侨中有七成人原籍广东,其中以印尼、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美国、加拿大居多。全省侨乡主要集中在台山、新会、开平、中山、东莞、潮州、梅县、丰顺等地区。
五、宗教
广东省宗教历史悠久,主要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是我国最早接触外来宗教的地区之一,其中天主教和伊斯兰教都是由广东传入中国的,广州市的怀圣寺是中国最早兴建的伊斯兰教清真寺,现在仍是伊斯兰教徒举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
    据统计,目前广东省的宗教信众已有90多万人,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2000多处,省级宗教团体7个,县级宗教团体达200多个。
六、人文
     丰富多彩的戏剧、绘画、音乐和建筑等文化艺术塑造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情的广东省。其中粤剧、潮剧和汉剧为广东三大地方剧;而颇具浓郁的岭南色彩的广东建筑,则以西关大屋、骑楼、客家围屋等为代表。
七、人文-艺术
粤剧
    粤剧的源流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的明代中叶,主要流传于粤语地区和港澳地区,在东南亚及大洋洲、美洲的广东华侨聚居地区也颇为流行,东南亚一些国家至今仍有世代相传的艺人、班社组织、同业行会等。
   潮剧
    潮剧又名潮州戏,属宋、元南戏的分支,流行于粤东、闽南、香港、台湾及东南亚一带。明代戈阳、昆山等腔流传潮州,开始形成潮剧的雏形,在清代吸收了西秦戏、外江戏(以二黄西皮为主)的特点,逐渐形成了具有潮汕乡土特色的地方戏曲。
  广东汉剧
    汉剧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原称“外江戏”。清雍正至乾隆间,外江戏由长江流域流传入潮汕,结合当地曲调、戏剧后形成广东外江戏。1933年,广东大埔县人钱热储著《汉剧提纲》后,改外江戏为汉剧。广东汉剧的称谓是在建国后才固定使用。 
  岭南画派
    岭南画派始于晚清时期,是以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三人为首的一个画派,因为他们都是广东人,所以被称为岭南画派,与粤剧、广东音乐并称为“岭南三秀”。
    它的特点是创新、写实并多以岭南特有景物为题材,在国画的基础上引入西洋画技法,色彩鲜艳亮丽。香港的赵少昂、杨善深和广州的黎雄才、关山月四位大师,堪称当代岭南画派的主要代表,赵少昂更被誉为高奇峰后的最佳岭南画派传人。
  丝竹乐
    广东音乐我国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19世纪初发源于广州方言地区。广东音乐的曲调轻快活泼,旋律中充满着愉快的情感;曲名优美而富地方特色,代表曲目有《雨打芭蕉》、《平湖秋月》、《龙飞凤舞》、《汉宫秋月》等。
八、人文-建筑
西关大屋
    西关大屋多集中在今广州市的荔湾区,因从前的荔湾区被称为“西关”,而屋主一般都是富豪巨贾,他们为了显示权贵,一般都喜欢把屋子修建得高大气派。详情请见“广州”一节的相关部分。
骑楼
   最早盛行于南欧、地中海一带,广东的骑楼建筑是将西方古典建筑中的券廊与广东传统建筑相结合演变而成的。“骑楼”是在楼房前跨人行道而建,在马路边相互连接成可自由步行的长廊,底层多为商业用途,“骑楼”使店铺便于广开门面以招揽顾客,并与行人兼享避雨防晒的用途,在广东各城市都有“骑楼”建筑。详情请见“广州”一节的相关部分。
客家围屋
    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中国民间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形式大多集中在梅州地区。
    围屋布局讲究坐向、主次、对称,外观堂皇而庄重,具有儒家的审美旨趣和极高的建筑水平。小规模的客家围屋可以住好几代数十口人家,大的住上同一宗族一二百号人也不成问题,因为围屋可以随着子孙的增加而进行扩建,一座客家围屋除了房屋外,还要有屋前的晒谷坪和半圆型的池塘才算完整。客家围屋集居住、生息、宗族祭祀、贮存、防御外敌于一体,体现出客家人喜欢聚族而居的传统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