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城市简介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位于黄河南25公里。京广、陇海铁路在此交会,为中国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之一。郑州北距北京760公里,南距武汉514公里,东距连云港570公里,西距西安480公里。
  郑州是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有市区人口120万。郑州绿化覆盖率达35.5%,被誉为“中原绿城”。郑州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3℃。七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7。3℃。一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为-0.2℃。春秋两季天高气爽,百花齐放,为旅游最佳季节。 
  郑州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早在3500年前,就是商王朝的都邑。那时的青铜冶炼技术和陶瓷业已相当发达。郑州出土的青釉瓷罐是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西周,周王将其弟管叔封于此,称管国。春秋时期,这里又是郑国大夫子产的封地。隋文帝开皇三年(583),这里才开始称郑州。由于郑州地处黄河中游,历史上常受到黄河水灾的威胁,致使郑州经济发展缓慢。到十七世纪,城墙也只有4.5公里长。十九世纪初,由于陇海铁路和京广铁路的建成,郑州成为中国东西、南北大动脉的纽带,它的经济地位才逐步开始上升。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在这里发起。1948年,郑州解放。
  1953年撤消郑县建制,将郑县并为郑州市。
  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 
  郑州经济资源丰富。农业盛产小麦、玉米、稻谷、棉花、烟叶、泡桐、苹果。土特产有黄河鲤鱼、新郑大枣、荥阳柿饼、广武石榴、密县金银花、中牟大蒜、郑州西瓜等。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炭、铝矾土、铁、水泥灰石、耐火粘土、熔剂灰石、陶瓷粘土、石英砂、油石等。郑州的新兴工业有纺织、机械、煤炭、铝、食品等。 
  郑州旅游景点较多,市中心建有“二七”广场和纪念塔。市内有商城遗址,市北有新石器时代大河村遗址,市西有吉鸿昌墓,北郊区有黄河游览区。 
    城市特色  
郑州是重要的内陆开放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中部地区正在崛起的现代化商贸城市。市中心建有“二七”广场和纪念塔。市内有商城遗址,市北有新石器时代大河村遗址,市西有吉鸿昌墓,北郊区有黄河游览区。
二、历史
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中下游的分界处,有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这就是素有“绿城”美誉的河南省省会--郑州。
      早在3600年前,这里就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郑州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中华民族及其光辉灿烂的文化。曾有夏、商、管、郑、韩5次为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8代为州。 辖区内发现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种类型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据史籍记载,中华民族始族黄帝的出生地轩辕之丘,位于郑州市境内的新郑。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代曾建都于阳城(今郑州市登封) 
      春秋战国时期,郑、韩先后在新郑建都,长达500多年。秦汉时期,郑州地区始置荥阳、巩、京、新郑等县,荥阳一度成为“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之后,历代先后在郑州地区设置荥阳郡、北豫州、荥州等。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将荥州改为郑州。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管州治所。管城作为郑州、管州州治,成为郑州地区政治、经济中心。隋炀帝开通大运河 和通济渠后,郑州一度“商旅往返,船乘不绝”,成为全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北宋建都汴京后,郑州属京畿路,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建为西辅,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明初,郑州划归开封府。清代,郑州为两次升为直隶州。
      郑州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和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文物古迹、文化遗址众多,自然地貌复杂多样,高山、平原、丘陵、河流,构成了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在郑州附近,散布着多处古代文化遗迹,比较著名的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遗址和距今3500年的商代都城遗址,它们为研究华夏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为后人了解先民的生活开辟了一个窗口。此外,打虎亭汉墓和黄帝故里也是郑州周围比较著名的古迹。
      本世纪初,由于平汉和陇海铁路在郑州交汇,郑州的民族工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较快发展。1923年,郑州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在中国工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1929年至1931年郑州曾一度废县设市。1948年10月22日,正式建立了郑州市,1954年成为河南省省会。
三、地理
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 郑州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 C 。7月最热,平均27.3°C ;1月最冷,平均0.2°C ;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境内大小河流35条,分属于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其中流经郑州段的黄河150.4公里。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辖12个县(市)、区,其中县1个、县级市5个、区6个。据2003年的统计资料,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12.4平方公里;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 697.7万人,中心城区人口322万。郑州地处中原腹地,“雄峙中枢,控御险要”,为全国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是国家开放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已跻身全国综合实力50强、投资硬环境40优、全国综合投资环境前10名和卫生城市行列。
     郑州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十省通衢。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接黄淮平原,介于东经112度42分--114度14分,北纬34度16分--34度58分之间。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13.3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243.3平方公里。现辖6区5市1县:金水区、二七区、中原区、管城区、邙山区、上街区、巩义市、登封市、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中牟县。年末全市总人口708.2万人,城镇人口411.1万人,乡村人口297.1万人,非农业人口257.6万人。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作用。
四、气候
郑州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3℃,降雨大部分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