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长治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自秦开始,为历代郡、州、府所在地。境内她那山河壮丽气势磅礴的锦绣山河与历代古物交辉息息相印,有其独特的文化神韵。全市有大量的不同时代历史古迹文化和古建筑艺术珍品。壮丽的山川和悠久的历史,淳朴的民风和光荣的传统,构成了长治市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作为长治市象征的上党门,钟鼓二楼左右对峙,风驰云动,蔚为壮观;分水岭出土的大批战国时期车马文物,多系上乘精品;观音堂殿内的明代悬塑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玉皇观的琉璃塔,飞阁流丹,金壁辉煌;五凤楼斗拱莲柱,匠心独具;原起寺的八角七层大雄宝塔,巧夺天工;南涅水北魏石刻,技艺精湛;位于沁源县的灵空山,松林密布,古树参天既有五龙池、益海洞等“灵空十景”,更有“三柱重”、“九杆旗”等珍贵古松,实为旅游避暑之胜地。壶关县的天然紫团溶洞,洞内怪石嶙峋,千姿百态,洞外山雾缭绕,郁郁葱葱,确属人间奇景,使游人流连忘返。除此之外,还有长子县的法兴寺和崇庆寺、襄垣县的仙堂寺、壶关的二仙庙、以及相传女娲补天采石的黎城县广志山、精卫填海采山的长子县发鸠山,神农氏炎帝尝百谷的老顶山等。此外,还有革命纪念地八路军总部旧址、上当战役主战场、黄崖洞保卫战旧址、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等处,更吸引着中外游客驻足观瞻,深沉思虑,流连忘返。 二、历史
长治“居太行之巅,叶形最高,与天为党,故名上党”。上党历史悠久,已有3000多年历史,地理位置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曾有“得上党而望中原”之说。这里殷商时为黎国,周朝为潞子国,春秋战国时先后属晋、韩、赵国,秦朝时为上党郡,隋开皇年间改为潞州,明嘉靖八年改为潞安府、并附廓置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长治之名由此而始。
就中国成立之后,长治市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现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国民经济生产体系。全市煤炭、机械、钢铁、化肥工业均较发达,已建成以重化工为支柱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三、地理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上党盆地,它东倚太行,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与临汾地区接壤的;北交晋中;南连晋城。市辖城区、郊区、长治县、潞城市、长子、黎城、襄垣、沁县、屯留、武乡、平顺、壶关和沁源共13个县市区,面积l.5万平方公里,人口292.82万,是山西著名的米粮产地。
长治市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为“四季分四个月”,雨热同季,温和适中,是旅游、观光的理想胜地。 四、人文
长治市人文旅游资源古老珍贵。早在一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劳动、生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就是在这块土地上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的伟大变革。“神农尝百谷”、“粒王填海”、“参卢农耕”、“羿射九日”、“女娲补天”等神话传说都发生在这里。长治可谓古代建筑的艺术宝库,在全国占有率很多。据统计,中国古代宋元以前地面著名建筑的70%在山西,而山西的50%在长治。中国唐宋以后的彩塑大都莽草山西,长治则是古代彩塑的聚宝盆。如平顺的唐代明慧大师塔,唐塔建筑的典型代表;长子法兴寺的唐代舍利塔外形似塔非塔,似殿非殿,建筑形制为我国现存古塔所仅见。法兴寺自然灯塔,在国内仅存同类三塔中,唯此保存完整。在众多的寺观庙中保存着一大批艺冠华夏的历代彩塑、石刻、石窟和壁画,堪称我国古代艺术之珍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