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蒙山高,沂水长,沂蒙山区好地方。素以沂蒙山区而著称的山东省临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辖三区九县,面积1.72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区。
临沂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区位上,东靠日照港、岚山港和连云港,属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范畴,处于山东和江苏两个经济大省的交界处,南北交汇,海陆兼济,发展空间广阔。经过建国后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临沂市已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临沂飞机场通达全国十几个城市,京沪高速公路、日东高速公路、新亚欧大陆桥铁路、沿海铁路大通道在临沂市境内纵横交错,构成了一个非常便捷的陆海空立体交通主干网,加上不断完善的现代化通讯网,使得沂蒙大地对外联系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客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这里多纬交汇,内外双向互动,辐射海内外,一个大开放、大交融、大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临沂市地貌类型多样,融北国的粗犷风光与南国的鱼米之乡风韵于一体,钟灵毓秀,仪态万方。北部是绵延起伏的群山,中部是逶迤的丘陵,南部是一望无际的冲积平原。北部的蒙山,以“天然氧吧”、“养生长寿”而闻名,横亘数百里,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集险、奥、幽、旷、奇、雄、秀于一体,遥对泰山,雄奇壮美。蜿蜒的沂河,如镶嵌的玉带,纵贯全境,充满灵气。南部的临郯苍平原,沃野万顷,稻花飘香。优美的《沂蒙山小调》唱出了临沂无限秀美的风光。 临沂市是一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几十万年前的沂河两岸就活动着人类祖先的足迹,临沂古城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闻名中外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就出土在这里,拥有精美的汉画像石刻的沂南北寨汉墓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沂市博物馆存有文物万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300余件。临沂还是一代名相诸葛亮、书圣王羲之、书法家颜真卿、算圣刘洪,以及曾子、匡衡、王祥等的故乡。他们灿若星辰,光照千秋,折射着沂蒙大地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光辉。 临沂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三万沂蒙的优秀儿女献身疆场。车轮滚滚的支前队伍、送子送郎参军的动人场面、红嫂的感人故事、名垂青史的孟良崮战役记下了这一段光荣的革命业绩。 临沂市资源丰富,人民勤劳朴实,是一块充满活力的热土。从毛泽东同志批示过的历家寨,到全国第一个电气化村刘团村,再到艰苦奋斗的新典型罗庄、沈泉庄、九间棚,体现了临沂人民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改革开放的春风使沂蒙大地生机勃勃,万象更新,工、农、商、旅、交通、城建、通讯、电力及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临沂批发城闻名全国,位居全国综合批发市场第三位,成为鲁、苏、豫、皖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现正致力于发展现代物流形式,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一座历史古城正在以昂扬的姿态和崭新的面貌迅速崛起,发展成就令人刮目相看。 临沂市也是山东省的旅游资源大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悠久的历史,昌达的文化和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为临沂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高品位的旅游资源。立足这些旅游资源优势,近几年临沂市的旅游业快速发展。在“十五”计划中市委市政府又确立了具有临沂特色的“沂蒙好风光”战略,旅游开发突出了“绿色沂蒙”、“红色风情”、“文韬武略”三大主题,沂蒙旅游的形象和品牌正在越来越鲜明,越来越突出。临沂的明天会更美好,临沂旅游的明天也一定会更美好! 二、历史
临沂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四、五十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远古文明。 二十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存在境内有多处发使用文字符号,现沂河和沭河流域发现的近百处细石器文化遗存,是一、二万年前的人类所创造。早在5000年以前,这里的人类就开始掌握了酿酒技术,使用砭石治病等。商朝时期,这块土地上就丰存过郯、莒、费诸方国。周灭商后, 鲁国和齐国是周王朝控制东方的重要支柱, 临沂地域除分属齐、鲁等国外,见于<<春秋>>的还有颛、阳、向、莒、郯、根牟、於馀丘、杞等国。 春秋时期,除上述古国外,见于<<春秋>> 的有启阳,中丘、祝丘、费、防、台、东阳、武城、丘舆、向、次室、蒙、郓、堂阜、盖、 艾、纪障、密、鄢陵等20个。这些大城邑的出现,是经济文化发达的标志。战国时期, 域内诸封国先后为齐、楚所兼并,至战国末期, 南部属楚,北部属齐。
秦朝统一,地方实行郡县制, 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临沂地域属琅琊郡和郯郡。 西汉时,郡国并行。临沂地域分属徐州之琅琊国、东海郡、城阳国和兖州之泰山郡。 东汉承西汉制度,分属徐州之利城郡、东海郡、 琅琊郡、琅琊国和兖州之泰山郡、东莞郡、 东安郡和城阳国。三国时期,属魏国。 至魏末,分属东海国、琅琊国、东莞郡、泰山郡。 西晋时期,分属徐州之琅琊国、东海郡、 兰陵郡、东莞郡、兖州之泰山郡。 晋室南渡后,地域先后属于后赵、东晋、前燕、后燕、 南燕、前秦和北魏。 隋朝分属沂州(琅琊郡)泗州(下邳郡)、密州(高州郡)、 海州(东州郡)、徐州(彭城郡)。 唐朝分属沂州(琅琊郡)、密州(高密郡)、 徐州(彭城郡)。宋朝分属沂州(琅琊郡)、 密州(高密郡)、淮郡军等。宋室南渡后, 分属于金朝山东东路的沂州、莒州、邳州、 泰安州。元朝分属兖州府和青州府。清初因之,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为府, 置附郭兰山县,降莒州为散州。属沂州府。 有兰山、郯城、费县、沂水、蒙阴、日照、莒州6县1州。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府撤州, 实行省、道、县三级制。1913年撤销沂州府, 改莒州为莒县。1914年分山东省为4道, 改兰山县为临沂县, 临沂地域分属济宁道和胶东道。1918年撤销。1936 年划为山东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抗日战争时期, 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抗日根据地。1940年8月,在沂南县青驼寺成立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1943年9月改为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1945年8月在莒南县大店镇成立山东省政府。 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相继建立过30 多个县级和县级以上政权机构。其中属于县级的政权组织, 一般称抗日民主政府, 也有一些称作行署或办事处。这些县级政权组织, 都独立的发挥县级政府的作用,分属鲁中、鲁南、 滨海3个行政区。解放战争时期, 行政区划层次仍沿袭抗日战争时期, 只是对区划作了某些调整。1948年7月,鲁中、鲁南、滨海三个行政区合并为鲁中南行政区, 设鲁中南行政公署(驻临沂城),下辖7个专区,49个县。至1949年10月1日,临沂地域分属沂蒙、尼山、台枣、滨海4个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继续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1950年5月,鲁中南行政区撤销。以沂蒙专区为基础,成立沂水专区,辖9县。以滨海专区为基础,成立临沂专区,辖9县。1953年1月将原属临沂专区的赣榆、东海、邳县、新县海连市划归江苏省。1953年7月,沂水专区撤销,除日照县划归胶州专区外, 所辖其余各县皆划归临沂专区,同时, 原属滕县专区的平邑县亦并入临沂专区。1956年3月,日照县划归临沂专区。至1961年4月,临沂专区辖临沂、郯城、苍山、临沭、莒南、沂南、沂水、沂源、蒙阴、平邑、费县、日照、 莒县13个县市。1989年6月12日,国务院确定,日照市升格为地级市。12月2日,国务院确定,沂源县划归淄博市管辖。1992年1月,莒县划归为日照市管辖。至此, 临沂地区辖临沂、郯城、苍山、莒南、沂水、蒙阴、平邑、 费县、沂南、临沭10个县市。1994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沂地区和县级临沂市, 设立地级临沂市。原市级临沂市分为兰山、河东、罗庄3个县级行政区。地级临沂市辖兰山、罗庄、河东3区和郯城、苍山、莒南、沂水、沂南、平邑、费县、蒙阴、临沭9县。 勤劳、智慧、善良、 勇敢的沂蒙山人民有着辉煌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 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涌现出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杰出人物。 植根于沂蒙大的沂蒙精神,如奔腾不息的沂河, 哺育着一代代沂蒙儿女,艰苦奋斗,开拓进取, 创造辉煌。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写下了光照千秋的篇章。清末, 著名的鲁南幅军配合太平军、捻军作战,反抗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坚持斗争长达15年之久,涌现出刘淑愈、 孙化祥等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首领。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 沂蒙山区是山东最早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地区之 一。早在建党初期,党的创始人之一王尽美就在沂蒙山区播下了革命的种子。30年代, 中共地方党组织领导的著名的苍山暴动、日照暴动、龙须崮暴动、沂水暴动等,显示了共产党人和沂蒙人民的大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英勇献身精神。刘之言、郭云舫、刘晓浦、刘一梦、孙善师、 孙善帅等革命先烈的英名,永铭沂蒙大地。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这里是著名的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是山东华东党政军领导指挥中心, 刘少奇、罗荣桓、徐向前、 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工作。赵博、 罗炳辉、刘炎、陈明、李竹如、常恩多、汉斯.希伯等著名革命烈士都在这块土地上献出了生命。从沂蒙山区出发, 罗荣桓率雄师挺进东北;从沂蒙山区出发,陈毅率大军直下江南。在中国革命胜利的征途上, 深深地印下了沂蒙人民支前车轮的辙印。 沂蒙人民为夺取革命战争胜利, 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10多万优秀儿女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沂蒙人民发扬光荣传统,弘扬沂蒙精神,战天斗地, 改造山河,发展生产,建设家园, 涌现出厉家寨、王家坊前、 高家柳沟等一大批享誉全国的先进典型。“愚公移山、改造中国, 厉家寨是一个好例”。 毛泽东主席对厉家寨的光辉批示,影响遍及全国,产生巨大动力。 改革开放春风,吹遍沂蒙大地,山河气象一新, 城乡繁荣兴旺。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普遍提高。九间棚、 沈泉庄、 罗庄镇等一批新的先进典型为举国所瞩目。 临沂市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闻名中外的汉代帛画和《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等,就出土在临沂市银雀山下.我国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如春秋时期的曾子、子路,战国时期的荀况,东汉珠算发明家刘洪,西汉经学家匡衡,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诸葛亮,东晋书圣王羲之,南北朝文艺批评家刘勰,唐代书法家颜真卿、颜杲卿等,有的出生于此,有的在这里生活过,都留下了难以湮灭的印迹。 三、地理
位置:临沂地处东经117度24秒─119度11秒,北纬34度22秒─36度22秒,位于山东省的东南部,东部连接日照,地近黄海,西接枣庄、济宁、泰安,北靠淄博、潍坊。
面积:地跨南北最大长距22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161公里,总面积17184平方公里。 人口:900多万人。 行政区划:临沂市现辖兰山、罗庄、河东3个区和郯城、苍山、莒南、沂水、蒙阴、平邑、费县、沂南、临沭等9个县,共计181个乡镇办事处,9549个行政村。 四、气候
气候:气候为暖温带季风大陆型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侯温和,全年平均气温14.1℃,极端最高气温36.5℃,最低气温-11.1℃,年降水量849毫米,全年无霜期200天以上。
五、人文-名人
临沂十大历史名人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沂南县)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以“隆中对”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出任丞相。六出祁山攻魏未果,病逝于军中。被后代推为智慧化身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典型。传曾革新连弩,制造木牛流马。著有《诸葛亮集》。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习称王右军。精通书法,备精诸体,尤善楷行,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书风劲健遒美,为历代所崇尚,世称“书圣”。所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书。 颜真卿(708-784),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费县)人。唐代大臣,书法家。为官耿正,不畏权势。安史之乱中,起兵抗敌,被推为盟主。后为叛军李希烈所害。楷书端庄雄浑,世称“颜体”;行草书纵横跌宕中具凝炼厚之势。《祭侄季明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王祥(185-269),字休徵,西晋琅琊临沂人。历汉、魏、晋三代,先后任县令、大司农、司空、太尉、太保等职。事后母孝,民间流传“二十四孝”有王祥卧冰求鲤故事。今故里孝友村有“王祥卧冰处”。 刘洪(140-206),字元卓,蒙阴人,东汉天文学家,曾任郎中、上计掾、太守。编制了我国第一部引进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的《乾象历》。与文学家蔡邕续补《汉书·律历志》。首创珠算。著有《七曜术》。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战国思想家、教育家。赵国人,游学于齐,三为稷下学宫祭酒(学长)。继赴楚国,为兰陵(今苍山兰陵镇)令。著书终老其地。著有《荀子》。 左宝贵(1837-1894),字冠廷,平邑人。回族。清末将领,官至总兵、提督。甲午战争中,率部东援朝鲜,守平壤玄武门,登城督战,虽受枪伤,犹裹创指挥,中炮阵亡。与丁汝昌、邓世昌并称甲午三英。 曾子(前505-前436),名参,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平邑)人。孔子学生。以孝著称。奉行忠恕。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相传《大学》为其所著。后被尊为“宗圣”。 蒙恬(?-前210),蒙阴人。秦朝名将。世代为秦重臣。初任狱官,后为将。秦统一六国后,率兵北击匈奴,并筑长城,修直道。传其曾以兔毛改良过毛笔。 匡衡(生卒年不祥),字稚圭,东海丞(今苍山县)人。西汉大臣,官至丞相。家贫,当过雇工。少年勤学,“凿壁偷光”的故事,成为家贫而苦读的典故。能文学,善说《诗》。终成为经学家。 六、民族
汉族、回族、满族、朝鲜族、壮族、 彝族、苗族、蒙古族、藏族等33 个民族的人民共同生活在沂蒙山区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上。
七、宗教
临沂市伊斯兰教协会
简介:教务管理 地址:市委办公区北车库二楼 苍山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简介: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引导信徒走爱国爱教,荣神益人的道路 地址:县城爱国街23号 费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简介:办理全县基督教教务工作 地址:费城镇鲁公庙 莒南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简介:协助,维护,统一,贡献 地址:筵宾乡西集西村 蒙阴县蒙阴镇三教堂村民委员会 简介:行政管理 地址:蒙阴镇三教堂 临沂市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 简介:本着教义,爱国爱教 地址:金雀山路4号 沂南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简介:管理全县基督教教务,带领全县基督教信徒走三自爱国道路 地址:界湖镇潘家庄村 郯城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简介:讲解圣经,为人施洗,举行圣餐婚丧礼,培灵 地址:郯城镇东南场村 苍山县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 简介:爱国爱教,荣神益人 地址:卞庄镇西埝头村驻地 临沂市天主教爱国会 简介:引导教友做虔诚天主教徒,奉公守法好公民 地址:兰山路9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