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邛崃城西五公里的西河乡磐陀村,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原名开元寺。到明代改为磐陀寺,为邛崃佛教胜地。该寺所存文物多姿多彩,造像、壁画、古建筑、碑碣、铭刻、墨书题记……等,其中尤以唐时摩岩造像和明代壁画最负盛名。看点摩岩造像 摩岩造像给人以强烈真实感。殿宇亭台,鼓乐笙歌;佛座莲花、僧众环绕;狮虎楼舫,奇异多姿;天桥流云,僧俗交融。虽是一派佛国世界景象,却折射出唐代的人间风光,给人以梦思遐想,既显示了唐代石刻艺术格调和特点,又为唐代石刻艺术研究提供了宝贵历史资料。壁画 磐陀寺壁画分布于寺院大殿的左右壁与正中佛龛后壁上,始绘于明景泰七年(1456年),到嘉庆四十五年(1566年)又重新上色装彩。全画高3.3米,总面积24.54平方米,其内容是"善才童子、五十三参"等佛教故事。虽没有明显的章节,但幅与幅之间,都以人物、山水、树屋、祥云与楼亭相隔,上接下连,环环相扣,笔力遒劲、流畅,色彩绚丽、协调,画面结构严谨,人物刻画细微。俨然以幅巨大的古典连环画,为研究古代工笔重彩绘画提供了绝好的第一手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