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中国的农村,城堡式的村庄已是不多见了,但有这么一个村子,那里迄今仍完好地留存着一座400年前的明代古城堡,它,就是山西省沁水县郑村乡的湘峪村。车临湘峪,远远就看见山崖上高高地伫立着一片城堡式建筑,那些带着拱形洞口的土黄色城墙遮住了后面的一切,这种古堡式的村貌诱引得我迫不及待地想走进去一探究竟。走进湘峪,它就显现了与别处山野乡村的不同:只见村的四周被一条长长的古城墙包围着,青砖码砌,黄泥敷面,带着岁月沧桑的裂痕,一股厚重而远古的气息扑面而来。墙体足有25米高,4米宽,据说原来有2000多米长,可以将整个村子严严实实地围住,如今虽然已有多处断残,有的地方甚至只剩下一截城垛,但仍能感觉到它那铜墙铁壁的气势。古城墙有东、西、南三座城门,因北面靠山,故而没有北门。城门门首上仍可清晰地辨认出"迎晖"、"来奕"、"宸薰"的字样。踏行间,孙副村长为我们介绍了古堡的来历:湘峪本是一个普通的自然村,由于明代后期战乱较多,于是出自湘峪村的明代名宦孙氏三兄弟为防御外敌,保卫家园,带领村民们修筑了这座坚固的城堡。这座城堡不仅城墙高大厚重,城内生活设施齐全,而且还有防御系统,能够村自为战。城堡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完成于1634年,并一直保留到今天。孙氏三兄弟同朝为相,这是历史上罕见的,孙居相官至户部尚书,孙可相升到御史都堂,而孙鼎相则官居四部首司。今天湘峪的村民近一半是孙氏的后代子孙,孙副村长就是其第23代后人。城内因建有孙氏三都堂,故而又称"三都古城"。孙鼎相和他儿子住过的四合院是其中比较有名的建筑。来到院门口,只见正门上方仍赫然高悬着"四部首司"的巨大匾额,虽然早已褪了颜色,破旧斑驳,但仍透着一丝往日的威严。村中尤为奇特的还有修筑于城垣之中的藏兵洞。这是整个城堡最前沿的战斗防御系统。藏兵洞高居崖顶,面向峡谷,十分壮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