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窑 森 林 公 园
(导游内容:概述—→新四军纪念林—→响水泉—→长廊水榭—→放生池—→洞山寺—→石棚景区—→古寿州窑遗址)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上窑森林公园,上窑森林公园是在国有上窑林场的基础上兴建的一个集生态旅游、宗教信仰、度假休闲、科普教育、康体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省级森林公园,它依托于绵延起伏的莫邪山,横卧于美丽富饶的窑河之滨,与碧波万顷的高塘湖遥相呼应。距淮南市区15公里,周边的上窑古镇,古称“秦墟”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背水面山,古朴秀丽,镇上有高塘馆遗址,留有战国时期宋玉写下的千古名篇《高塘赋》。南邻洛河镇,有洛涧:一称“洛水”,乃“淝水之战”的重要遗址之一。公园总面积10.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7.2%,是淮南市近郊的一颗绿色明珠。境内峰峦层叠,山川秀美,森林景观,绚丽多姿,疏林草坪,芳草如茵,自然、从文景观,相映生辉。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林中还栖息着杜鹃、山鸡、画眉、黑枕黄鹂等多种鸟类,鸣声上下,悦目动听,给大自然平添了无限的情趣。一会儿,我们将要去领略它的钟灵毓秀,它的绚丽壮观,领略它那让你以前所未曾体验到的无穷乐趣。
首先,将和大家一同游览的是位于森林公园大门东南侧的淮南市新四军纪念林。
淮南市新四军纪念林是为了弘扬、缅怀新四军业绩,同时也为了丰富上窑森林公园的景观内容。在淮南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以及中共淮南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大力倡导,并精心设计下,于2003年在上窑森林公园建成的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林座落在原名花果山上,占地65亩,这里四面环山,距206国道只有百米之遥。整个林区被十字形道路分成四个部分,由于花果山顶与路面落差10米左右,主路设置37级踏步和5个平台,踏步数象征着抗日战争1937年爆发,在主路两边镶嵌着按时间顺序的新四军大事记和新四军著名将领的生平简介碑刻,中间是2米宽的绿化带,拾级而上,即可到达顶部的20×20米的中央平台,颂扬新四军精神纪念碑矗立在平台中央,正面书写着“新四军精神永放光芒”九个大字,背面的新四军简介,记述着新四军浴血奋战,抗日救国的光辉历程。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著名战役,警世名言等碑刻,置于主路和“东进长廊”及“北上大道”两侧,供大家观赏、思索和遐想。
纪念林以树和碑相结合,以树为主,树以银杏和苍松翠柏相结合,广栽银杏,银杏是长生树,有“活化石”之称,苍松翠柏,象征着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该树林共栽植银杏千余棵,分为四种规格,30公分左右的24棵,2、4寓意我市及周边地区曾经是新四军2师4师战斗过的地方;24棵分为3组,每组8棵,寓意新四军是由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8省健儿组成,抗战8年,创建了8块根椐地,15公分以上65棵,寓意新四军建军65周年。此外,还栽有雪松,广玉兰、桂花以及腊梅、红枫等名贵观赏树种,整个林区四季有花,常年有绿。这里是一部碑、林结合的新四军历史知识宝库,是一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课堂,人们常在这里举行入团、入党宣誓活动,新四军精神已成为人们继往开来的巨大动力。让我们在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的新四军丰碑前,献上一朵白花,献上一只花蓝,再深深地鞠上一躬,鞠下我们的哀思。让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光荣献身的新四军英名永存、万古流芳。
我们将要结束新四军纪念林参观游览,在通往森林公园大门山路旁边的石碑上雕刻着列宁同志教导:“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告诫人们要永远不要忘记这段光辉的历史。最后的一块石碑上刻有醒目的提示:当你参观了新四军纪念林,你学到了什么?想到什么?如何弘扬新四军精神,为国家、为人民做些什么?再一次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深思。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森林公园大门,进入林区,你立刻会感到犹如置身绿色的海洋之中,左边的修竹青竹欲滴,右边的柏林茂密浓郁,即使是炎炎夏日,你也会感到阵阵清爽,席席凉意。顺着山路往前走,路边小溪的流水声由远即近,神奇的“响水泉”到了,竹林旁边在奇形各异的怪石丛中,一眼泉水,长年流水不息,叮铛作响,顺势而下逐级流入溪中,此泉名叫“响水泉”,与“响水泉”一涧相隔的“听泉亭”座落在溪边的山坡上,五曲水榭横跨涧中,大家可到此处休息听泉,阅水赏景,别有一番情趣。这泉水富有多种矿物质,清凉甘醇,润肺爽口,大家不想尝尝吗?
大家请看,我们已经来到了森林公园的腹地——洞山怀,它是整个森林公园的核心景区,面积约2800亩,这里四面环山,茂林修竹,鸟语花香,山泉甘美,流水潺潺,风景独秀,人文、自然景观众多,是游客们的绝佳去处。
女士们、先生们,请大家先到路边的长廊小品群休息片刻再继续游览下一个景点。这是一组以廊带亭组合建筑一品群,廊体长99米,宽4米,随形而弯,高低错落,新颗别致,古朴秀丽,实出园林风格。《水浒》英雄人物108将彩绘图案装饰于整个廊内,廊内设置了长廊靠椅、石凳、石桌及其它仿生小品,供大家休息赏景。
走出长廊的另一端,顺着一段弯延的小路,跃上一道坝堤,只见一池碧水波光粼粼,池中隐现着山峰的倒影,大家可从九曲水榭登上池中的“观景亭”,犹如步入了人间仙境。每值春夏来临,池中的睡莲与周边的山花争相烂漫,鱼儿不时的嬉戏游来,妙趣横生,自然天成,请大家打开相机摄下这美丽的山水风光。
大家请看,池边的巨石灵龟,背上还驮着小灵龟,正翘首以待,欲向池中游来。请看这灵龟的头颈部光亮滑润,据说触摸它一下会使大家长寿,会给大家带来好运。
我们下面将要去的景点是洞山寺,洞山寺位于洞山怀神山北麓之上,这里是青山环抱,群峰叠翠,楼堂殿阁,壮观雄伟,空气清新,风光秀美。该寺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明朝嘉靖年间的《凤阳府志》和清朝嘉庆年间的《怀远县志》均有记载,称之为“神山古刹”。原庙门向西,呈半圆形,有“洞山寺”三个大字悬于门首。两边的对联是“容貌垂千古,威灵震四方”,前殿塑有“四大金刚”佛像,观音正殿塑有观音菩萨像,其后是花果山景塑,衬有“寿星捧仙桃”、“麒麟送子”、“八仙过海”、“三藏取经”等塑像,花果山横书“慈航普渡”竖联为“瓶中杨柳千年翠,座上莲花百事荣”,“心怜赤土东土来,身驾慈船渡众生”。
大雄宝殿正中设“如来佛祖”像,护法天神两侧待立,东西排列十八尊罗汉像,上端横书“佛日增辉”,竖联有“仙缘有份胜地同登显佛场,大道无私玄机妙语传绿灯”。东西两侧为僧舍,旁有磨房、厨房及客厅,内有“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等对联。
洞山寺庙会为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诞节,从明、清建寺以来,每逢会期,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白叟黄童,云集寺庙内外,但见山上山下香烟缭绕,张秧成荫。繁弦急营,锣鼓喧闹,绕梁三日而不绝。原寺庙毁于兵匪战乱之中,现已新建了楼、台、亭、阁,整修了洞山八景,修复了观音大殿,并观音佛像及殿前的弥勒佛,四大天神,护佛韦驮的神龛等。
洞山寺北侧为闻名遐迩的“洞山古八景,奇峰障日,峭壁摩天”,洞山奇峰叠秀,怪石嶙峋,峭壁悬崖,仿佛是叠云贯长空,这里谷维幽深,别有洞天,所以游人踏入洞山后,无不有飘飘欲仙之感;有王母滩传奇,故尔在“王母滩”头有斑斑点点形似麦仁的印迹,并留有王母的三寸足迹和张果老的神驴蹄印;飞虹桥,状如雨霁长虹,跨于横空石壁与麦仁滩之间,传说人可渡桥成仙;桥下的石壁之间为牵牛巷,传说朱元璋儿时在洞山放牛曾藏牛于此,故以此得名;仙人洞,洞内外有仙人留迹,诗赞曰:仙洞神奇不虚传,曲径通幽达远山,佳境蹊径何人见,世人谁知地中天。传说沿此洞可到达几十里以外的南洞山;石婆婆洞镶嵌于挂石牌中,内有一尊石佛,名曰石婆婆,经年香火不绝,其右方有帧南无阿弥陀佛摩崖石刻佛像,更添风彩;参云银杏,形若巨伞,据说原有两棵银杏,一雌一雄,不知何故,一夜之间竟跑掉了一棵,第二天有人发现它已长在了南洞山,只可惜剩下一棵亦毁于“文革”动乱期间,大家现在看的这一棵是后来补栽的;第八景为仙桃隐雾。此树盘根于峭壁之上,枝叶横挂于碧空之中,枝繁叶茂,点点桃红,令人遐想神弛。古联云“山林存八景毕竟是天然神妙,风月绝千秋到处皆画意诗情。
洞山寺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名山古刹,演变至今,悠悠岁月,几度沧桑,历尽磨难,这里的名胜古迹,神奇传说,多若繁星,的确是一幅奇特的人间美景。
女士们,先生们,洞山寺的游览今天就到这里,请大家继续下一个景区的游览——石棚景区。
石棚景区位于公园东部,以洞山——小黄山分水岭为界,与洞山怀景区相邻,淮蚌公路纵贯南北,一分为二,面积约4000多亩,这里以自然景观见长,更适合于森林野游。景区内石质的山坡上千亩的翠柏林,蔚然深秀,葱茏茂密,百亩的疏林草坪,柔似锦织,芳草如茵,是大家游息野餐的好去处。这里的主要景点有,能容纳数百人的天然成趣的石棚长廊,棚下有小溪流淌,溪边有烂漫的山花,如茵的绿草,棚中可供大家休息观景,紧靠石棚旁边有处两眼的泉水,此泉名曰“石下泉”,泉水清沏甘洌,水质俱佳。还有更为神奇的张果老泉和张果老牵驴板,这些闻名的景点正期待大家的光临,请大家逐一品味观赏这里的奇观异景。
各位佳宾,刚刚游览过的石棚景区一定会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我们乘车将要去的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寿州窑遗址。
古寿窑遗址,位于公园南部的高塘湖畔和侧柏林内,东西长约3公里,立有多块窑址碑。据《古瓷考略》云:唐寿州窑在今安徽寿州,六朝创烧,盛于隋唐,衰于五代,历300余年,为隋唐七大名窑之一。主要产品有四系壶、高足盘、小口罐、碗、杯、盏、玩具、琉璃瓦等,早期以烧青釉为主,后改烧黄釉瓷,形成寿州窑风格。晚唐时期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一书中记载:寿州窑,瓷黄,茶色紫。《增补古今瓷源流考》载,江南寿州,唐时烧造,其瓷色黄。因上窑隶属寿州,故称寿州窑,唐末停烧。此后几百年,寿州窑一蹶不振,至明朝起,勤劳的上窑人,才再度使窑业兴旺,更“秦墟”为上窑。寿州窑遗址出土的瓷器,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价值,1980年曾在英国伦敦展出,受到好评,吸引了许多中外学者前来参观考证。 |